三、試述企業精神政府(Enterepreneurial government)的基本理念及其具體的政策內涵併評
估之。
擬答:(一)企業型政府的基本理念:
所謂「企業型政府」,係指政府在既有的文官體系中,培育政府的「企業精神
」與「企業型官僚」。申言之,「政府的企業精神」,係指在政府的體制及運
作之中,具有某些變遷導向的內在特質,這些特質能夠積極引發革新理念,並
將此種革新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方案設計,並以實際的行動體現方案設計,協助
政府部門處理公共事務,解決政策議題及善用行政資源;而所謂的「企業型官
僚」,即指在公共部門內,從事構思、設計與執行革新理念的成員。
奧斯本與賈伯勒在1992年出版的《新政府運動》一書中,歸納出企業型政府
的10大理念:
1導航式政府2社區型政府3競爭性政府4任務導向的政府5結果導向的政府
6顧客導向的政府7企業導向的政府8前瞻性的政府9分權式的政府10市場導
向的政府。
(二)以上所述的基本理念原則落實到具體的政府改造上,就是美國「全國績效評鑑
委員會」所揭櫫的:
1顧客至上,民眾優先。
2刪減法規,簡化程序。
3授能員工,追求成果。
4樽節成本,提升效能。
(三)企業政府的限制:
「企業政府」其望改變政府結構的遺傳基因,從傳統的「管制導向」轉化為「
顧客導向」。不過,對於實行顧客導向動機的描述長長是規範性的,但是如
何達到理想目標的誘因機制卻付之闕如,這是企業政府最大的限制,另外,
其亦有如下的問題:
1誘因結構的差異:公共選擇學派的學者將政治領域比喻為市場,將政黨是為
生產者,選民視為消費者,政黨競爭類比為市場競爭。對於民選政治人物而
言,服務人民最大的誘因是:「競選連任」;對於政黨而言,努力交出政績
的最大誘因是「選票極大化」。這也是公共領域當中最接近市場邏輯的誘因
機制。不過,對於不用選舉的常任文官而言,並沒有上述強烈的誘因驅使他
們"以客為尊"。因此,民選政治人物與常任文官的誘因機制不同,在推動
行政改革運動上,往往出現「上面一頭熱,下面冷冰冰」的現象。
2主觀意志論的限制:政府績效良窳不一定是人的因素,而是系統本身或政府
設置的結構因素。而以結構又和官僚文化、誘因機制、思維模式等有關,以
致於政府過於因循保守,無法開創新局。這種結構上問題的徹底解決,恐必
須改變文化著手,因此在結構改變前,任何人的涉入恐怕都沒有大用。
3對私部門企業管理的迷信:私部門讓人羨慕的服務品質,部分是因為政府存
在的結果。政府的干預功能是針對市場機能失調,而企業型政府卸下管制的
角色,向市場學習,似乎有些角色混淆。
4創新與彈性的風險:企業化政府致力於創新與改造的同時,時空環境的不確
定性也相對增加,造成風險增大,因此亦可能面臨失敗命運。又如企業化預
算強到彈性,授權原則,也面臨執行者的道德風險的問題,而可能出現貪瀆
舞弊更為嚴重的情形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