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政策規劃必須考慮哪些可行性,請闡述之。
擬答:政策規劃所評選出的備選方案都有其優缺點,必須進行可行性分析(Feasibility
analysis),才能知道如何選擇可行性較高的方案。因此,政策的可行性分析為
研擬政策相當重要的步驟。政策是否可行,必須進行下列面向的可行性分析:
(一)經濟或技術的可行性:
經濟可行性是指經濟資源的配置是否充分,足以實現某項備選方案,這可以說
是最基本的可行性標準。技術可行性則是指科學技術的執行是否沒有任何窒礙
難行之處?由於技術是經濟資源之一,故亦可單獨進行經濟可行性分析。經濟
的可行性分析,往往可採行成本效益分析或成本校能分析,前者重視的是手段
價值,而後者重視的是目標價值。
(二)行政或法律可行性:
由於法律也是行政的一環,故亦可單獨稱為行政可行性分析;備選方案牽涉的
行政可行性問題,可以分為兩方面:第一、執行備選方案的標準作業程序有無
問題?有無適當的預算科目?是否需要另外設置執行機關?公務人力配置有無
問題?第二、備選方案的合法性如何?有無違憲或違法之虞?如果欠缺,則必
須進行政策合法化的程序。例如:交通部決定訂定高速公路禁止接聽手機的規
則,則這項備選方案就必須考慮是否符合相關規定?將來該如何執行該項規定
?
(三)社會或環境可行性:
備選方案的社會可行性是指社區民眾是否可以接受該項備選方案?其意見與態
度如何?是否符合社區文化?是否與民眾的價值觀念相衝突?環境可行性則是
指有形的自然環境是否構成備選方案的限制因素?是否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估
?例如:興建焚化爐的方案是否會造成環境汙染?土地的取得有無問題?地質
地理因素是否必須考慮在內?民眾是否會抗爭?
(四)政治可行性分析:
政策分析家最特殊之處在於非常重視政治可行性分析,政治是權威性的價值分
配活動,在民主社會中,影響權威性價值分配的行動者非常之多,如政黨、壓
力團體、選民、傳播媒體、政治評論家等,政治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內涵就是分
析這些行動者對於備選方案的態度或立場;換言之,政治可行性分析係指:備
選方案的推動會不會遭到壓力團體的反對?選民意見如何?政黨對備選方案的
態度如何?大眾傳播媒體的態度如何?必須分析每一種備選方案在這些問題上
的可行性。如果發現有任何的不可行之處就應該想辦法透過政治手段加以解決
,所謂政治手段不外乎:遊說與協商、談判與溝通、交易與議價,甚至可以發
動支持的民意施壓。
最後,在上述諸政策可行性分析當中,"政治可行性"扮演關鍵的角色,沒有政治可
行性的備選方案,即使擁有高度的經濟、技術、環境、行政、法律、社會可行性,一
旦碰到政治,往往就會胎死腹中,故應謹慎進行政治可行性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