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國家機器在面對來自民間社會的壓力時,會展現出追求其「自主性」,但國家自主性和
國家結構有關,請討論國家結構和國家自主性間的關係。
擬答:一、所謂國家自主性,依據Skocpol的見解,是指:「國家自認是控制著特定領土及
其上子民的組織,可以去形成並尋求目標,而非單純地去反應其所掌控領土範圍
內的社會,階級或社會團體的利益或要求。」亦即,構成國家的那個系統,可以
不理會社會上各種不同政治勢力的要求,而決定其行動。
二、新國家主義者認為,國家權力結構是受到歷史環境的制約的。換句話說,一個國
家體制,也就是權力運作的結構,是受到該國在歷史變遷過程中,各種因素的影
響。例如,階級結構,資本累積情形,都會影響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或政治組織
,從而決定了國家的能力,也就是說,國家能力和國家結構密切相關。
三、根據「國家自主性的強弱」和「國家能力的高低」,Michael Mann 將國家結構
分成四種類型,即:封建國家、傳統帝國、官僚國家、威權國家四種。
1.封建國家:封建國家的自主性很弱,國家能力也弱,真正強的不是封建國家
的君主,而是封建國家內的各地諸侯、領主。
2.傳統帝國:這種國家自主性很高,因為帝王自己掌控軍隊,如羅馬,各地的
領主或臣屬的國家無不服從「帝國」,這種情形下,民間社會也弱。
3.官僚國家:官僚國家的官僚自主性也弱,他必須服從民間社會的意見,所以
決策受制於社會,但一旦國家做出政治決定,官僚們就強力地去執行他們,
現代民主國家屬於這種類型。所以,官僚國家自主性很弱,但機動性很強。
4.威權國家:因威權統治者的自主性很強,民間社會沒有力量;但威權統治者仍
擁有龐大及強而有力的官僚群,可以依威權者之喜好去執行公共政策。故此類
型的國家,自主性強,能力也強。
綜合言之,在當代世界中,民主國家的國家自主性一般認為較弱,而威權國家的國
加自主性一般認為較強。但是,這只是一般的觀點,許多國家的真實情形與這樣的
看法並不見得一致。例如,Chalmer Johnsons以日本為主要研究焦點所提出的
「發展性國家」概念,便指出日本的國家機關是帶領日本經濟發展的領航者,而
且有非常強的國家自主性,但是,存在於日本的卻是民主的國家結構。又例如,
1960 年至70年代若干拉丁美洲國家所發展出的「官僚威權政體」,雖然是屬於威
權的國家結構,但是這些國家的統治菁英卻非常依賴國際資本主義下的經濟利益
,其國家自主性並不強。換言之,關於國家自主性和國家結構的關係,不同國家
往往有其特殊的環境脈絡,有時無法一概而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