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試述20世紀末世界各國政府再造的理論基礎,以及其共同做法?
擬答:一、20世紀末世界各國政府再造的理論基礎,依據夏福利茲和羅素的見解,主要以
「流程再造」、「充分授能」及「企業精神」為重點,分別略述如下:
(一)流程再造:
依據學者漢默與錢辟於1993年出版之《改造企業》一書對再造工作所做的
界定:為根本的、徹底的翻新作業流程,以便在現今衡量績效的關鍵上,
如成本、品質、服務和速度等,獲得巨大的改善。
歸納言之,再造工程此一概念包含三項特徵:
1.徹底重新設計工作流程。
2.再造後的流程在績效上快速與大幅的改善。
3.資訊科技的大量運用,而其功效是達到3F的效果:更迅速的服務
(Faster),更扁平化的組織(Flatter)與使用者更方便的態度
(Friendlier)。
(二)充分授能:
所謂充分授能,乃指行政機關將內部重要決策權逐級下授,必要時可對外
授權社區。其落實途徑主要有三項:
1.組織授能:行政組織的控制機制,如預算權、人事權及採購權,由中央
機關下授至各級行政組織。
2.成員授能:行政組織將決策權下授至第一線工作人員,或由具備第一線
工作經驗與知識的人員,參與組織中的重大決策。
3.社區授能:行政組織將部分的控制機制移轉至地方社區,賦予社區成員
及社區組織相當的權責,俾利自行解決社區相關問題。
(三)企業精神:
乃是指企業家以創新的方法運用資源,使其達到最大的生產力和效能的
動力。公共組織在面臨稅收減少、自然資源匱乏,公共需求增加及外在
環境改變的窘境,此時政府所擁有之企業精神的品質和深度,就決定了
其競爭力的高低。
二、近代各國一連串的政府再造運動,表面上或有名稱,細部規畫的差異,但仔細
分析其內容,卻不難發現其採用的策略實大同小異,主要有:
(一)顧客導向的文化:「顧客導向」已成為近代行政改革最流行的語彙。例
如,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1993年國家績效評鑑的報告中宣稱:「政府
要服務的是我們的顧客」。
(二)精簡組織與人事:精簡組織與人事是近代公、私部門改革策略主軸之一
。我國近年來推行的政府再造亦以人力精簡,組織重整為兩大改革方向
。
(三)分權:另一個近代政府再造的共同點是政策權利的分散與下放,傳統中
央政府統籌一切全國性事務的原則,已逐漸由地方政府以及各利害關係
團體直接參與並執行公共政策的模式所取代。
(四)民營化:民營化的推行,可說是此波政府再造浪潮中最被推崇也是最受
爭議的改革政策。為了提高政府資源的使用效率,各國政府改革都把民
營化列為重要的改革方針。
(五)績效管理:為了確保有限資源用在政策所規劃的方向,併發揮預期的功
效,各國政府改革的重點之一便集中於所謂的績效管理。我國在1998
年通過的預算法修正案,其具體內容即加進了績效預算的精神。